close

 TED 營造美好談話經驗的10個原則 - 中文(1)

好的,我想讓大家舉手示意一下,有多少人曾經在Facebook上拉黑過好友,因為他們發表過關於政治,宗教,兒童權益,或者食物等,不恰當的言論,有多少人至少有一個不想見的人,因為你就是不想和對方說話? 

要知道,在過去想要一段禮貌的交談我們只要遵循亨利﹒希金斯在《窈窕淑女》中的忠告,只談論天氣和你的健康狀況就行了。但這些年隨著氣候變化以及反對疫苗運動的開展——這招不怎麼管用了。因此,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,這個每一次交談,都有可能發展為爭論的世界,政客無法彼此交談,甚至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。都有人群情緒激昂地贊成或者反對,這太不正常了。皮尤研究中心對一萬名美國成年人做了一次調查,發現此刻我們的偏激程度,我們立場鮮明的程度,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高。 

我們更不傾向於妥協,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傾聽彼此。我們做的各種決定,選擇生活在何處,與誰結婚甚至和誰交朋友,都只基於我們已有的信念。再重複一遍,這只說明我們沒有傾訴彼此。交談需要平靜講述和傾聽,而不知怎麼的,我們卻偏偏失去了這種平衡。技術進步是部分原因,比如智慧手機,現在就在你們手裏,或者就在旁邊,隨手就能拿到。 

  根據皮尤的研究,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青少年每天發送超過一百條短信。而著中間很多人,幾乎是所有人,更傾向于給朋友發短信,而不是面對面的交談。《大西洋》雜誌等過一篇很棒的文章,作者是高中教室保羅巴恩維爾。他給自己的學生一項交流任務,希望教會他們如何不借助筆記針對某一懷胎發表演講。然後他說:“我開始意識到…我開始意識到交流能力,可能是最被我們忽視的,沒有好好教授的技能。孩子每天花費數小時通過螢幕接觸創意和其他夥伴,但很少有機會去發覺自己的人際交往技能。”著聽起來很好笑,但我們必須問問自己:“21實際,有什麼技能會比維持一段連貫,自信的談話更為重要?” 

現在,我的職業就是跟別人談話。諾貝爾獎獲得者、卡車司機、億萬富翁、幼稚園老師、州長、水管工。我和我喜歡的人交談,也和我不喜歡的人交談。我和在個人層面非常不同的人交談。但我人就和他們有很好的交流。所以我希望接下來的10分鐘教你們如何談話,以及如何傾聽。你們中間很多人以及聽過無數建議,比如看著對方的眼睛,提前想好可以討論的有趣話題,注視,點頭並且微笑來表明你的專注,重複你剛才聽到的,或者做總結。我想讓你們忘掉所有這些,全部沒用。根本沒有必要去學習如何表現你的很專心,如果你確實很專心。我其實是把作為職業訪談者一模一樣的技巧,用在了日常生活中。好,我要來教你們如何採訪他人,這其實會幫助你們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溝通者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wing 的頭像
    ywing

    wing

    yw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