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D 營造美好談話經驗的10個原則 - 中文(2)
學習開始一段交談,不浪費時間,不感到無聊,以及最重要的是,不冒犯任何人。我們都曾有過很棒的交談。我們曾有過,我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,那種結束之後令你感到很享受,很受鼓舞的交談,或者令你覺得你和別人建立了真實的連接,或者讓你完全得到了他人的理解。沒有理由說,你大部分人際互動不能成為那樣,我有10條基本規則,我會一條條給你們解釋,但說真的,如果你選擇一條並且熟練掌握,你就已經可以享受更愉快的交談了。
第一條:不要三心二意。我不是說單純放下你的手機、平板電腦、車鑰匙,或者隨便什麼握在手裏的東西。我的意思是,處在當下。進入那個情境中去。不要想著你之前和老闆的爭吵。不要想著你晚飯吃什麼。如果你想退出交談,就退出交談。但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。
第二條:不要好為人師。如果你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,又不想留下任何機會讓人回應、爭論、反駁或闡發,寫博客去。有個很好的理由來說明我的談話裏為什麼不允許有“專家說教”:因為真的很無聊。如果對方是個保守派,那一定討厭奧巴馬、食品券和墮胎。如果對方是個自由派,那一定會討厭大銀行、石油公司和迪克·切尼。完全可以預測的。你肯定不希望那樣。你需要在進入每一次交流時都假定自己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。著名的治療師M.斯科特·派克說過,真正的傾聽需要把自己放在一邊。有時候,這意味著把你的個人觀點放在一邊。他說感受到這種接納,說話的人會變得越來越不脆弱敏感,因而越來越有可能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, 呈現給傾聽者。 再強調一遍,假定你需要學習新東西。比爾·奈伊說:“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。”我來復述一下:每個人都是某方面的專家。
第三點:使用開放式問題。關於這一點,請參考記者採訪的提問方式。以“誰”、“ 什麼”、“ 何時”、“ 何地”、“ 為什麼”或“如何”開始提問。如果你詢問一個複雜的問題將會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。如果我問你:“你當時恐懼嗎?”你會回應那句話中最有力的詞,即“恐懼”,而答案將是 “是的”或者“不是”。“你當時氣憤嗎?”“是的,我當時氣得很。”讓對方去描述,對方才是瞭解情境的人。 試著這樣問對方:“那是什麼樣子?”,“你感覺怎麼樣?”因為這樣一來,對方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,而你會得到更有意思的回答。
第四點:順其自然。也就是說,想法會自然流入你的頭腦,而你需要將它們表達出來。我們常聽到採訪中嘉賓說了幾分鐘,然後主持人回過來問問題,這問題好像不知道從何而來或者已經被回答過了。這說明主持人可能兩分鐘前就沒在聽,因為他想到了這個非常機智的問題,於是就心心念念想著問這個問題。我們同樣也會這麼幹。當我們和某人坐在一起交談時,我們突然想起那次和休·傑克曼在咖啡店的偶遇。
第五點:如果你不知道,就說你不知道。廣播節目裏的人,尤其在全國公共廣播電臺(NPR)中,非常明白他們的談話會被播放出去。所以他們對自己聲稱專業的地方以及言之鑿鑿的東西會更加小心。要學著這樣做,謹言慎行,談話應該是負責任的行為。
第六條: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和他人比較。如果對方談論失去了家人,不要就勢開始說你失去家人的事情。如果對方在說工作上的困擾,不要告訴他們你多麼討厭你的工作。這不一樣的,永遠不可能一樣。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。而且,更重要的是,這不是在談論你的事。你不需要在此刻證明你多麼能幹,或者你經受了多少痛苦。有人曾問史蒂芬·霍金他的智商是多少,他回答道:“我不知道。拿智商吹牛的人都是屌絲。”
留言列表